【IT商業新聞網綜合】 (記者 付湎) 繼蘋果因語音對話軟件Siri卷進涉黃風波后,今天多個平面媒體的報道又將蘋果推向“黃色深淵”。
這次遭殃的是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
IT商業新聞網從《北京晨報》的報道中看到,涉嫌涉黃的應用軟件范圍包括文字讀物、游戲。而媒體也給出了蘋果的失職之處:類似上述內容的應用與少兒讀物列在同一頁面,對未成年人沒有進行有效隔離。
更多的證據顯示,事實上蘋果是清楚這些狀況的,2011年9月,在蘋果位于上海的零售店開幕時,蘋果高層接受采訪時曾表示,會就蘋果應用商店“涉黃”的問題向美國總部反映并予以跟進。
蘋果應用商店涉黃屢教不改
不過由于蘋果在一年后仍然對此問題并未作出修正動作,由此引發了業內對其高層的真誠度懷疑。
蘋果需負監管責任
業界認為,蘋果作為一個擁有iPhone、iPad和iPodTouch在內3.15億用戶、AppStore下載量突破250億次的全球電子消費巨頭,上述處理方式顯得有失水準。特別是作為全球高科技行業成功的創新典范,蘋果在賺取高額商業利潤的同時,理應承擔相應的監管職責。
分析認為,雖然目前蘋果對產品有提示,但這并不代表蘋果就能夠置身事外,尤其是中國已是繼美國之后第二大消費市場,蘋果急需負起監管責任,才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春泉律師稱,由于蘋果是美國公司,涉及色情之事要看AppStore的服務器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如果是在美國,采用的是國際域名.com,那上面即使有色情內容,國內法律可能也無法對其進行監管。但如果在中國,可根據中國法律進行相應的監管或者處罰。
在劉看來,涉及色情之事除了要追究蘋果的責任外,更要對國內軟件開發商進行行業監管,對于國內開發商涉及色情之事,必須通過相關法律規定對其予以相應懲處,從而完善國內娛樂和服務應用軟件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另有評論顯示,蘋果此事可看作是一種跨國的不法信息的流動,其信息傳輸需要通過國內的基礎電信運營商的電信服務來實現。對于跨境的信息流動過程中涉及違反中國法律法規乃至主流意識形態、道德標準的一些信息內容的傳播,國內電信運營商其實可以采取技術手段加以屏蔽、截斷和阻止。
“鴕鳥政策”推責
蘋果中國新聞發言人黃昱娜表示,盡管蘋果在對開發者的審核環節是嚴格的,但不乏一些應用開發者在后期經營中出現違約。
但黃昱娜拒絕就審核流程、時間以及今后是否會完善等細節作出評論。
黃昱娜表示,如果是消費者想要投訴,可以通過郵箱跟蘋果公司取得聯系。記者以用戶身份致電蘋果公司客服,在一位姓周的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向 itunes技術支持團隊發了封電子郵件。次日,一位自稱Thoms的團隊工作人員給記者回了封郵件,其中寫道:“相關應用程序開發商,是您咨詢該應用程序價格/功能信息的最佳信息來源;有關說明,都須由開發商首先給出權威解釋”。此外還附上一個鏈接,即是記者此前看到的有關“令人反感的材料”的“條款與條件”。
不少網友、專家和業內人士都認為,蘋果公司向來很少回應公共事件,也缺乏改進的實質性動作,如今把責任推給軟件開發者,是典型的“鴕鳥政策”。
IT商業新聞網觀察到,包括新華社、北京晨報、半島都市報等多家媒體均在今天發出有關指責蘋果涉黃的重要報道。
推薦閱讀
測試過程中評測組發現,360殺毒的安裝/卸載以及實時升級過程都非常的快速穩定,“實時防護”、“主動防御”、“病毒免疫”等功能均可默認開啟,快速掃描、全盤掃描以及指定位置掃描查殺也都表現正常,而Win8系統也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多家媒體指責:蘋果應用商店涉黃屢教不改
地址:http://www.zcgs360.cn/a/xie/20121229/112346.html